他们在来养蜂场之前,就系统而细致的学习了方鸿安的那本《中蜂养殖使用技术》。
最缺乏的,只是实践经验。
而这年代的大学生,可不像是后世那些在象牙塔尖的骄子。
实践动手能力,学得快着。
肯吃苦,也会动脑子。
在养蜂场学习了之后,很快就能上手。
也就一周的功夫,对于养蜂场的日常管理,就已经是相当的熟练了。
其他像取蜜、育种、收蜂这些……
也在慢慢的熟悉。
自己的技术熟练精通了之后,这些学生们对与自己联点帮扶的养殖户,也相当的上心。
很快,就传来了各种他们帮助养殖户解决各种的问题的消息。
甚至,不断的有养殖户来到一号养蜂场送东西。
虽然大多都是些农家自己做的吃食,但也完全代表了养殖农户们对于他们的认可和感谢。
得到认可了之后,这些学生们也是倍感自豪。
成就感也是满满的。
能明显的感觉到一个个洋溢着一种蓬勃的昂然斗志。
在这种良性循环之下,整个联点帮扶机制,运行得相当的顺利。
并且……
很快也就出了成效。
黄彬和其中一个叫邓海燕的女生,各写了一篇文章。
文章寄回到学校之后。
不仅是受到了农校吕教授和林教授的夸奖。
表在了农校校内刊上。
随后,更是相继登上了省里的农业报。
据农校那边传来的消息,省里农业部门,对这种模式是大家的赞赏。
在调研农校的时候,将农校这种与民间的养殖场建立“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机制,以及这种“联点帮扶”机制,那都是旗帜鲜明的表达了赞许。
听那意思。
省里农业部门,目前对这个项目相当的感兴趣。
那申请省级农业部门挂牌“产学研基地”的设想,应该是很有希望。
而省里的农业部门,也在考虑,要下一趟薪县来开展一次实地考察。
这个消息,让黄彬他们十个学子,兴奋得是欢呼了许久。
得到了讯息之后,县里张清南书记他们,也专程组织了人手,赶往了石湾村。
考察、调研、看望……
这一次来,还不是空手来的。
带来了大量粮油、干货、生活用品等物资的同时。
也为养殖场,带来了一块证书和一块牌子。
证书是县里工商部分颁的,关于林源蜂场生产经营的证书。
而牌子,则是一块县里制作的,写着【薪县示范养殖场】的牌子。
这省里都有可能要挂牌子了,县里不先挂块牌子,怎么也说不过去嘛!
听张清南书记的意思,这【薪县示范养殖场】的牌子,还是专门为林源蜂场设计的。
目前,在全县范围内,也仅有这一块,别无分号。
……
迎接完这县里的参观组。
在去县城的时候,也跟着去了一趟县城。
这先,是马上到五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