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便是对于飞机展的错误认知和对防空力量的蜜汁自信,上面两者还主要是存在于中高级军官,后者则充斥于大部分群体。
因此,许多英军水兵直到飞机逼近之前,依然在有说有笑、不紧不慢的靠在砰砰炮上。
在鱼雷机进一步下降之后,砰砰炮的火力开始逐渐密集,而鱼雷机飞行员们则紧绷神经,在漫天的炮火中,准备着进攻。
“准备!投弹!”
在大约11om的高度上,三条鱼雷从鱼雷机上滑落,一百米的高空坠落让舰上的英军颇为疑惑,并将之看作飞行员惊慌失措下的误操作,但当鱼雷引擎顺利启动,数条鱼雷一条不拉的在海面上激起雪白的航迹,以42节的高向着“勇士”号游去的时候,他们瞬间变了脸色。
“右舷鱼雷!”英军军官高声呼喊道。
“左满舵!”菲利普斯接着下令。
“是,满舵左!”
凭借一个左舵,“勇士”号勉强规避了向自己奔袭而来的鱼雷,第一批射雷自然容易规避,双方自然都没有任何情绪变化,双方都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作为空优一方,国防军飞行员自然是采取了多角度掷雷的方法,以增加成功率,虽然达不到坊之岬海战那种十余个通道渐次掷雷的级别,但思路还是有的。
再说了,“勇士”也不是“大和”,差一点也无所谓,能命中就已经达成目标了。
三个鱼雷机小组,分别从原攻击航线、东西方向两新攻击航线进行掷雷。
调整航线是一件麻烦的事情,而战机之间的配合也非常关键,为了达到预定目标,各小组先升至高空调整战术和动作,在下降后也必须冒更大的风险下降到1oo米以下。
这一整套调整战术耗时相当长,相比之下,沿用原定战术攻击的“复仇”号那边的进度就要快的多了。
鱼雷机们排列成常规的梯型阵,为了获取准确的投弹,他们选择了传统的低空飞行,但新式鱼雷机的度还是比较快的,在炮火中穿梭时受损的情况并没有那么想象中那样糟糕,只有一架飞机被击中机翼失去控制而坠海。
13时23分,他们投下了第一条鱼雷,相比于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复仇级战列舰显然更加笨重,现代化改装的程度也不如前者。
“复仇”号的舰长欧内斯特·R·阿彻尔上校是一位技术精湛的炮术官,但他显然拿这群天上小人没有办法,面对迫近的鱼雷,航海长曲福德·莱恩少校不得不亲自上手,操纵着这条笨重的战列舰躲避那一条条致命的航迹。
13时35分,在勉强与一条鱼雷擦肩而过后,“复仇”号的舰艏传来一阵剧烈的震动,一架级大胆、迫近至75o米的鱼雷机投下了鱼雷,在“复仇”号的舰艏上开了一个巨大的口子。
整场海战,以及世界上第一起作战中有效鱼雷攻击在这艘复仇级战列舰上诞生了——
正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在第一枚鱼雷命中后,接连又有两条鱼雷击中了“复仇”号,在舰体舯部的那条非常幸运的没有爆炸,但舰艉的那条却直接炸毁了舵机和一条传动轴。
航下降、愈笨重的“复仇”号成为了战机们的目标,又有数枚25o公斤穿甲航弹和半穿甲航弹落到这艘战列舰上。
尽管无法击穿装甲盒,但对上层建筑造成破坏还是可以的,整艘战舰上开始出现多处火灾,就好似被标记了一样。
与此同时,在“勇士”号这边的进攻也已经准备完毕,三支鱼雷机小组开始沿着各自的方向,切入鱼雷攻击航线。
13时53分,各小组开始投掷鱼雷,一条条鱼雷从天而降,达到预设深度后,开始向着“勇士”号袭来。
“鱼雷!右舷!”
“转舵!”
“不对,左舷!”
各个舱室中的官兵们努力抓紧栏杆避免自己被剧烈的机动晃倒的同时,还要兼顾操作,可谓是相当窘迫。
而从三个方向袭来的鱼雷又迫使“勇士”号做出相当离谱的机动动作,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挨炸是必然的结果。
“转舵!”
“转不动了!”
“糟糕,上帝,鱼雷冲过来了!左边,右边,都有!”
“准备应对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