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又过去了几天。
这几天,杨安这边还算比较忙碌,但也只是忙着做方老板要的那一千台mp3,没有别的老板给他们下单。
康迈公司还是太小了,几十个人的小工厂,两条简单的流水线,连台先进一点的设备都没有。
虽然向涛的技术不错,能够独立开新产品,他和另外一名工程师一起,足够搞定一个小公司的技术问题。
但做生意这个东西,很多时候还是要讲排面的。
有排面不一定有实力,如果连排面都没有,还谈什么实力?
深圳这种地方,像模像样的公司工厂多如牛毛,论技术、论规模、论资金实力人家都远康迈公司。
这样一来,谁又愿意跟康迈公司合作呢?
有时候,人家看到杨安和黄炳先身为公司老板,却连辆摩托车都没有,自然就会小看他们。
不说奔驰宝马吧,最起码捷达、桑塔纳你得有一辆吧,再不济,长安、吉利总要有一辆吧。
这就是很多小企业的老板就算是按揭贷款也好,东挪西借也好,也要买辆好车的原因,那是作为一个老板的排面,代表了你的身价和地位。
这个世道就是这么俗,人家要的就是这种俗气,越俗说明你越有实力。
别说那是虚的,就算虚你也要虚得出来,不然人家拿什么高看你?
像杨老师那样,满腹经纶,学富五车,在别人面前高谈阔论,只会给人吹牛逼画大饼,没吊用。
人家要的是你的实力,以此来衡量一下值不值得跟你合作。
像方强那样意气用事,以酒论英雄的,毕竟是少数,不,是极少数。
这当然不是说微小企业就没有成长起来的可能性,只不过这个过程会很痛苦,几率也比较小。
这几天,杨安和黄炳先都意识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们的创业起点太好高骛远,不务实。
像mp3这样的高科技产品,虽然已经展成熟,但并不适合他们这种实力薄弱的小公司来做。
试想一下,谁会放心把技术含量这么高的产品,交给一个只有几把电烙铁和螺丝批的公司去做?
像他们这样的投资规模,最适合的就是做产品零配件,给人家大公司当供应商,等到自己展壮大了,再来开这种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
一开始就追求高大上,立志三五年赶李嘉诚,这是很多第一次创业的人的通病。
按理说,杨安太年轻可以理解,可黄炳先是开过好几年公司的人呀,怎么也会犯这样的错误呢?
原因在于,先黄炳先这几年开的是贸易公司,跟这种自产自销型的公司完全不一样。
还有就是,老黄这个人吧,其实并不怎么聪明,属于悟性不算高的那一类人。
不过,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这一步已经迈出去了,就得硬撑着继续干,至于结果,尽了力再说吧。
沈玥那边的情况也不乐观,秦梦龙撤单,后来又有两个客户撤单,现在的卓隆公司,有一半的工人没事做。
这些工人天天窝在宿舍里,一个群体,一旦闲下来就容易滋生是非。
这段时间,公司宿舍里打牌赌博的,打架闹事的,男生混到女生宿舍留宿的,甚至女生被调戏差点被强bao的事都有生。
消息传到沈玥的耳朵里,沈总很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