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长夜他们这次回来也是有着事情要做的。
生意的销路都已经被开辟的差不多了,订单数量也在逐步增加,步大当家不知从哪儿拉来了几支跑商的商队,他这样的镖局当家总有着不少人脉关系。戚家的东西质量好味道也好,酱料这东西还方便携带,对于这些时常要在野外休息的人来说算是一件难得的美味,就算不看其中利润仅仅只凭着这些东西商队都愿意购买一些。
更不用提酱料的利润还着实不少了。
商队每次经过这里时都会顺便带上几坛,随着他们走过的地方越来越多,酱料的名气也越来越大,村中工坊不得不几次扩建对外招人。工坊展得实在是太快,若没有他们亲自盯着总归是有些不太放心,刚好镇里的事情都告一段落,赵岁岁最终还是决定和戚长夜一起盯着工坊。
毕竟他们的产品质量也至关重要。
反正从村里到镇上总共也就那么点距离,每日都有铺里的人来到村里搬运酱料,有什么事情刚好也能一齐通知了。
戚长夜去寻了扫帚仔仔细细地将院里院外都打扫了一番,甚至还拎着他的弓箭带着两条大狗往山里面转了一圈,岁哥儿便去提了桶井水倒入锅里等待烧开,可算是找回了先前住在这地方时的一丝熟悉感,仿佛他们这半年来压根就没离开过一般。
他在院里忙活了一会儿,戚长夜又走了进来,手上拎着只半死不活的野鸡,随着他的动作无力地扑腾了下翅膀。
“这些东西都精明着,去年我总去那一片打猎,或许他们也知道危险,后头便很难再看见什么猎物了,想打些东西就要往着更深一些的山里面去。”
“这大半年来我没怎么进过山里,这些动物又纷纷地跑了出来,这只野鸡也是倒霉,刚好撞到了我的腿边。”
赵岁岁闻言止不住笑,搬了张小凳坐在他的身边,一侧身子与戚长夜紧紧贴着,眼里看着他在一旁处理猎物,耳中听着汉子在一旁闲话家常。
戚长夜的确不爱说话,但在面对着他的时候却也能够多说上一些。
从铺子里新签下的某单生意、到白日里无意遇到的某人,桩桩件件都能同他闲聊上几句,赵岁岁只在一旁笑眯眯地听着,外人或许很难想像这两个人在独处的时候反倒是赵岁岁这个话多的哥儿要更安静上一些。
赵岁岁眼里都是笑意,又朝着他的身边靠了一下,与他贴得更紧了一些。
第146章
戚家的工坊几度扩建,不过短短半年的时间就已经在十里八乡颇具名气,乡间村里最是瞒不住事情,工坊活少待遇又好,这些日子早就成了周边村人做梦都想进的地方。
戚长夜知晓这朝代的许多哥儿妇人都地位低下,往往在家里也不受重视,便特意将工坊里的不少岗位都留给了她们,事情也正如他预料的那般,这些人在有了活计以后地位顿时大幅度提升,一个个地在家中腰板都挺得直直的,说起话来也格外有底气,到了后面甚至连杨溪村里的哥儿姑娘都要比其他村落更好说人家,媒婆一月能往村里走上十几趟。
起初还有些封建顽固对着工坊指指点点,但钱这东西是最好的封口良药,待到做工的哥儿姑娘将工钱给带回去后村子里的反对声音立时便变得少了许多,取而代之的则是处处都有人想打听关系怎么将自家的人也送进里面。
戚大伯这辈子都没在村里被人这样热情欢迎过。
毕竟是这么大的一个村子,谁家没几个能干活的人呢?谁家不眼红他们能够拿回来的银钱呢?
——可找戚大伯也没有用啊!
戚长夜和赵岁岁才是这工坊的主人,夫夫二人对这间工坊抓得极紧,戚长夜没什么大的志向,重活一世只想在村中安稳养老,如今工坊每月所能赚到的银钱已经足够他们彻底放松下来了,戚长夜对于外界的酱料推广商业拓展等方面也不太上心,一切全凭着那些商贩代理自由推销,他只要在村中把控住原料和成品质量就好。
他只想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供货源头。
事实上戚家的人其实也没有几个真的能进到工坊里做活的,戚渔算是其中的一个,归根结底戚长夜只和寥寥几个戚家人相熟,没必要也没义务给所有的人都安排事情,再一个也是他给了他们不少摆摊的小食方子,露天摆摊虽然辛苦,赚的却远比上工要多,戚长夜又不准备将工坊给展成家族企业,现在这般正是他想象中的最好展。
据他所知戚家的人早已分散开来各自去到镇子里的不同地方摆摊,每日的利润都还不错,至于戚家的其他家眷则要帮着他们准备摆摊用的各种材料,与此同时还要抽人兼顾着地里的活计,确实也分不出太多人手了。
也不知晓戚老太太是如何平衡这些子孙的,这种时候一个家族里只有一个大家长的好处就这样显现出来,他只知道戚家人对当前现状都非常满意,如今戚家偌大一个家族每个人都忙忙碌碌各司其职,就连那些四五岁的小孩都能帮着爹娘备菜洗菜,没一个人是空闲着的。
这次工坊再度招人,村子里的不少人家都早早地得到了消息,不得不说自戚长夜建立工坊以后大部分村人的生活条件都要比先前好了一大截。扩建工坊所需要的砖石瓦料、在村里和其他几个地方招来的劳工力工、加工过程中所需要的各式原材料……光是在戚长夜这儿接到的生意就比过去一年还多。
就连那些郑家的族老在见到戚长夜和赵岁岁时都笑眯眯的,慈祥和蔼得宛如多么亲近的长辈,其他几个村落的人在见到了戚长夜时脸上也都挂满了笑容,巴不得能让戚长夜在他们村里多招上一些。
明哥儿就是其中之一。
明哥儿的小姑姑早在十几年前就嫁到了杨溪村里,这些年来倒是一直都没断了联系,在村子里得了消息以后甚至专门花了两个铜板坐了牛车过来将消息给告知他们。
明哥儿家的日子极苦,前几年村里的一户人家要盖房子在村里招人,他爹爹想要趁着农闲多赚几个铜板便赶了过去报名做工,结果在房子上梁的时候大梁突地砸了下来——直直砸在了明哥儿爹爹的腰上。
这一下子直接将一个好端端的汉子给砸成了瘫子,也砸垮了家里的顶梁柱,同村几个上梁的人在事以后生怕担责,一口咬死了是他爹爹自己手滑没能撑住那根大梁。